【评论】斩断“天价岩茶”的幕后推手

【评论】斩断“天价岩茶”的幕后推手

110阅读 2021-02-25 03:41 观点

主产于福建武夷山茶区的岩茶,因其具有“岩骨花香”的独特岩韵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。近日,有媒体报道,市场上疯传一份所谓“天价岩茶”榜单。上榜岩茶被分为“非卖品”和“在售品”两大类,其中绝大多数“非卖品”每斤售价都在30万元以上。即便相对便宜的“在售品”,每斤价格也在5万元以上。令人惊奇的是,那些包装上标注着“非卖品”的茶叶,茶叶店不仅公开出售,而且提供回收服务。

早在1200多年前,茶圣陆羽就在《茶经》中指出:“茶之为饮,最宜精行俭德之人。”如今,这么贵的茶,谁能消费得起?显然,“天价岩茶”的主要功能不是消费,而是送礼。有店员说,中秋、国庆及春节期间,此类“天价茶”销量明显增加。“收这么贵的茶,有的人觉得喝了浪费,想要转手变现,可以把茶叶放在我们这里,售出后分成。”

在福州一家茶叶店内,一款茶叶标价16200元。虽标为“非卖品”,但摆在店内公开出售。

火爆的“天价茶”产业俨然形成了一套分工明确的利益链条。先是造势出标准,让“天价茶”榜单成为办事送礼的价格标签、身份体现;再用包装抬身价,借助“非卖品”的文案让小茶厂的产品变身“稀缺”资源,实现价位“逆袭”;最后是购销一体化,与茶店合作展销,实现售卖获利和回收再获利的闭环交易。一番操作下来,明码标价,送礼的方便有“面子”,收礼的变现得“里子”。

俗语说,大树底下不长草。“天价岩茶”立足于送礼人和收礼人的“高端”需求,受益的也只有参与其中的茶商和少数茶农。火爆,对“天价岩茶”来说是随时变现的“流量”,对大量中低端岩茶来说却是一成不变的“寒流”。市场上普通消费者误以为岩茶就是“天价茶”,要么望而却步,要么因此怀疑正常价格岩茶的品质而放弃购买。调查显示,随着“天价茶”的火爆,近两年来,岩茶的信誉度有持续下降趋势,中低端岩茶滞销率达40%以上,茶农利益受损严重。

“天价茶”的出现,表面上是营销的问题。如果没有一整套完整的营销链条,茶农有再好的茶也卖不出“天价”。就像种菜,农家种植的蔬菜哪怕再天然,靠自己拿到市场上也很难卖出“有机菜”的价格。要砍下岩茶的“天价”,必须切断“天价茶”的营销链条,同时宣扬好科学选茶、饮茶的知识,不断压缩概念炒作的发挥空间。

本质上而言,“天价茶”背后还是“四风”等腐败问题。要遏制,就必须斩断这种畸形的市场需求,严肃查处利用“天价茶”进行洗钱和行贿受贿等行为。同时,要着力推动“天价茶”的价值回归,切实让它的价值从服务送礼人和收礼人,回归到服务种茶人和饮茶人。

推动“天价茶”价值回归,首先,要立足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,根据茶叶作为健康食品的基本属性,加大科研投入、强化成果转化,不断提升冲泡茶叶的安全性、适饮性和保健性;不断延伸这些茶叶的产业链,丰富茶叶周边产品,让这一健康产业造福种茶人造福饮茶人。

其次,要立足“琴棋书画诗酒茶”,根据高品质茶叶的传统文化特性,加大教育推广力度,以茶载道,深入传播各类历史文化知识,开展科学、美学教育,成风化人;在对外交流中,积极发挥茶的社交功能,以茶传道,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,广交朋友,造福种茶人造福饮茶人。

最后,要立足“好山好水出好茶”,根据高品质茶叶作为生态产品的特点,贯彻落实好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挖掘茶乡生态之美,积极发展茶乡生态旅游,推动茶乡建设,造福种茶人造福饮茶人。

在茶产业发展上,供销合作社有着突出的优势,也作出了重要贡献。计划经济时期,全国茶叶调销购存一度都由供销合作社负责。现在,供销合作社系统仍然主管众多茶叶社团、协会,拥有大量龙头企业,运营行业一流科研院所,有一定的行业地位。

能力越强,责任越大。面对“天价岩茶”的不良风气,供销合作社需要主动作为,聚集我们在茶叶基础研究、质量检测、标准制定、教育培训、行业引导上的优势地位,通过市场手段,驱逐“毁茶论”者,保护好种茶人和饮茶人的利益,让茶业作为文化产业、富民产业、生态产业的功能不断加强和完善,在新的形势下,继续为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!

来源:茶周刊(王勇)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上一页:2018年俊仲号甄珠2250龙珠:茶汤金黄,爽滑透亮

下一页:“蒙顶甘露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